鱼身上有白毛毛的原因,可能是得了水霉病
鱼身上有白毛毛,一般为染上水霉病所致。
症状:发病处出现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初期呈圆形,后期呈不规则斑块状,严重时可致鱼死亡。
治疗方法:首先需要停止投喂食物,然后需要定期更换新水,一般每隔一天换水一次,并且每次换水后需适当升温并加盐。此外,病鱼需要使用高锰酸钾+盐水溶液进行药浴,其中高锰酸钾浓度为2mg/L,盐水浓度为1%。
一、鱼身上有白毛毛的原因
1、鱼身上有白毛毛,说明它得了水霉病。这种病也叫白毛病,是水生鱼类的真菌病之一,病原体有十多种,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
2、通常在患病后,病处会有灰白色的棉絮状覆盖物,初期为圆形,后期则会变成不规则的斑块,鱼鳃也会被感染,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鱼儿死亡,所以一定要及时治疗。
二、水霉病怎么治疗
1、停食
治疗水霉病,首先要给鱼儿停食。一方面是因为得病后鱼儿的食欲下降,不爱吃东西,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水中有机物含量增多后,会导致病菌的继续繁殖,对其康复十分不利,所以要停止喂食,等到鱼儿康复后再恢复。
2、换水
为了改善水体状况,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需要定期给鱼儿换水。和平时换水不同的是,此时换水要频繁一些,通常隔一天就要换一次,这样水质才能尽快改善,也能降低水中霉菌的含量。换水后还要适当升温,并往水中加一点盐。
3、用药
水霉病光靠换水是无法治愈的话,还是需要适当用药。可以用高锰酸钾混合盐水浸泡病鱼,高锰酸钾浓度为每升2毫克,盐水浓度为1%,浸泡病鱼的时间不超过30分钟。
三、如何预防水霉病
1、防止受伤
想要预防水霉病,首先要避免鱼儿受伤,一般致病菌都是从伤口侵入的。通常情况下,养鱼要控制饲养密度,让鱼儿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以防它们相互拥挤,这样就能降低受伤的可能,而且还要把攻击性强的鱼单独饲养。
2、定期换水
水中的有害菌数量到达一定范围后,才会危害鱼儿的健康,而通过换水可以降低它们的含量,从而起到预防疾病的效果。一般每隔五到七天就要换一次水了,换水不要太多,每次换四分之一就可以。
3、保持水温
水霉病通常在低温季节容易患上,因此想要预防的话,还要注意保持水温。将温度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同时用加热棒注意控温。而且冷水鱼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比较广,不用刻意保持低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