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三农 - 种植技术

板栗枝枯病的种类及防治措施,分为棒盘孢枝枯病和黑盘孢枝枯病

弹指间
弹指间

板栗枝枯病分为棒盘孢枝枯病和黑盘孢枝枯病。

1、加强检疫,避免病苗混入种植园区。

2、加强园间管理,合理浇水施肥,提高板栗树的抗逆、抗病虫害能力。

3、合理冬剪,及时疏去病虫枝叶并连同枯枝落叶带出园外,集中焚毁。

4、4-5月间,喷施稀农威、禾枯灵、多菌灵等药剂,每隔7天喷1次,连续喷3次。对于轻病株,冬季枯枝后喷洒石硫合剂,消灭越冬病原。

板栗枝枯病的种类及防治措施,分为棒盘孢枝枯病和黑盘孢枝枯病

一、棒盘孢枝枯病

1、危害特征

(1)为害枝干、枝梢,病部初期为黄褐色、水渍状的小块病斑,迅速扩展包围全干,并向下蔓延,病斑以上部分枯死。

(2)枯枝上产生直径约1-4mm的黑色痣状突起小点粒,后期突破表皮开裂,露出的顶部较早,稍呈绒状的分生孢子盘。

(3)在5月中上旬可在原分生孢子盘上产生深褐色并不明显的乳头状突起,即子囊座。

2、发生规律

(1)病菌多以菌丝体、子座在病组织中越冬,借风和雨、昆虫及人为活动而传播,从、虫伤和嫁接等伤口和皮孔侵入。

(2)通常3月下旬至4月中旬,老病斑开始活动,向上下扩展。

(3)此病菌属弱寄生菌,栗树生长旺盛的则少发病或不发病;反之,发病重,其主要侵染源为未清理的病枯枝梢。

板栗枝枯病的种类及防治措施,分为棒盘孢枝枯病和黑盘孢枝枯病

二、黑盘孢枝枯病

1、危害特征

(1)在受病枝梢或枝干上,病斑初期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无明显的界线,后期病斑上部枝梢枯死,表皮灰白色,出现大小为0.5-2.0mm、平均达1.3mm的椭圆形龟背状黑色小点,随着分生孢子的大量涌出,黑色孢子堆不断突起变大,有一定的油亮度。

(2)遇阴雨连绵天气,黑色小点受雨水冲刷而溶化,枯枝上形成小块的墨迹状黑斑,油亮度也随之消失。遇潮湿的天气,黑斑上也会长黑色炭质的短钩状的分生孢子角。同期,也可见黑色乱发丝状的孢子角。有性、无性两种孢子角同期出现。

2、发生规律

(1)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盘在板栗病茎或枝梢上越冬,翌年气温回升时,菌丝继续扩展为害。多雨潮湿季节,分生孢子自分生孢子盘大量涌出,随风雨飞溅,或顺水向下流,或通过昆虫、鸟类传播。

(2)树势衰弱,林地积水,圃地土壤板结,根系窒息、管理粗放、病虫害严重的栗林,易感染此病。此外,高温多雨季节,枝干机械或日灼等造成的伤口,有助于病害发生。

板栗枝枯病的种类及防治措施,分为棒盘孢枝枯病和黑盘孢枝枯病

三、枝枯病的的防治措施

1、实行检疫

(1)严格检疫板栗实生苗木、接穗的调运,避免病害远距离传播蔓延,尤其防止传播到无病区,这是减少病害的重要途径。

(2)如必须从病区调入苗木,除严格检疫外,还须经或试种观察后方可调入。

2、加强经营管理,施加肥水,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1)病原菌多为弱寄生菌,通常只能从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病害发生轻重主要决定于枝条的生育状况和营养状况。

(2)当树势衰弱时,局部性病斑可迅速扩展,环绕枝干,造成病斑上部枯死;当树势健壮时,其树体愈伤能力比较强,病原菌可被抑制,甚至形成木栓化组织,阻止病斑继续扩大。

(3)但被抑制的病原菌仍有活力,当环境恶化时,仍会继续扩展为害。因此,增强树势、壮树防病是防治枝干病根本的途径和经济有效的措施。

板栗枝枯病的种类及防治措施,分为棒盘孢枝枯病和黑盘孢枝枯病

3、结合冬季修剪,及时并烧毁病株、病枝

(1)从发病规律可知,绝大多数病原菌多在病枝、病株或残枝上越冬,翌年回温时,再侵染为害。因此,病株、病枝是减少侵染源和传播媒介有效的途径。

(2)病株、病枝的同时,冬季修剪残枝,并在剪伤处喷涂4-5°Be′石硫合剂,消灭越冬病原和害虫,减少第二年侵染源。

(3)病枝、病株及残枝要运出栗园并烧毁。并及时防治害虫,避免害虫携带病原菌传播,或者造成伤口,使病原菌侵入。

4、选育抗病品种

不同品种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不同,其抗病能力也不同。一个抗病品种选育成功后,可以较长时间地起着防病作用,免除常年使用其他防治方式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板栗枝枯病的种类及防治措施,分为棒盘孢枝枯病和黑盘孢枝枯病

5、化学防治

(1)根据局限性病斑进行鉴定,将病皮刮除、灼烧或涂喷渗透性或内吸性药剂进行,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常见的有效农药和防治方法有:4-5月间,分生孢子释放传播期,用稀农威、禾枯灵、多菌灵等喷施,每隔1周喷1次,连续喷3次;轻病株,冬季枯枝后喷洒5°Be′石硫合剂,消灭越冬病原。

声明: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新三农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三农网立场,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内容错误或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更正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