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袋平菇的日产量,约为300-400kg左右
平菇日产量与培养袋规格、培养料配方及重量、管理技术、平菇品种及出菇整齐度等因素有关。
如果是5000袋重量为1kg的平菇,第一潮菇的总产量大约为干料重的60-80%,即3000-4000kg,而第一潮菇的持续时间大约为7-10天,因此每天出菇量为300-400kg。
一、5000袋平菇的日产量
1、日产量
(1)平菇的日产量与培养袋规格,培养料配方,培养料重量,种植管理技术,平菇品种以及出菇的整齐度等因素有关,不可一概而论。
(2)以5000袋平菇,每袋1kg干料为例,第一潮菇的产量约为干料重的60-80%左右(高产者可以达到100%),即3000-4000kg。而一潮菇的持续时间约为7-10天,因此一天的出菇量约为300-400kg左右。
(3)平菇的产量以第一茬产量最高,后续逐渐减少。
2、头潮菇后管理
(1)在第一潮菇采收结束之后,每天喷水一次,确保地面潮湿,同时进行正常的通风换气,让袋口料面保持半干半湿状态。7-10天后,第二潮菇发生。
(2)第二潮菇的管理与头潮菇的管理类似。但是第三潮菇结束之后,由于菌袋内的水分以及养分被大量消耗,此时需要及时进行补水加肥。
(3)补水补肥之后,菇体虽然长势较慢,但是产量较高。采收过后,按照常规转潮管理,让菌袋充分休息5-6天,并喷水保湿。
(4)如果首次补水补肥过后,菌袋仍旧有后劲,菌丝依然有活力,可以进行第二次补水补肥。如果菌丝萎缩,无力,则不需要进行第二次补水补肥。
二、引起平菇不出菇的因素
1、水分不足
发菌期因为揭膜次数过多,覆盖不严或土壤吸湿等,会造成培养料含水量下降,或菇床表面失水偏干;此外,产菇期菇体大量消耗培养料的水分后,如菇床水分补充过少,也会造成不出菇或转潮后不正常出菇的现象。
2、菌丝徒长
培养料含水量过高,菇床表面湿度饱和,干湿差变化小,会造成菌丝徒长,在菇床表面形成厚厚的菌皮。
3、料温偏高
菌丝培养成熟的菇床,若无较低温度的影响,其料温下降的速度非常慢。若料温高于出菇温度范围,则原基不易发生,这种现象在秋栽的低温型品种中为常见。
4、积温不足
在低温下种植时,菌丝长期处于缓慢生长状态,虽然发菌时间较长,但因为有效积温不足,菌丝生理成熟度不够,而迟迟不可出菇。此外,无论何时种植,出菇前的温差变化太大,均不利于出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