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三农 - 种植技术

食用菌褐斑病怎么防治,喷施有效氯可降低发病率

未来农业
未来农业
来源:新三农

1、菇房设施定期消毒,菌袋入棚前用硫磺熏蒸菇棚并闷2-3天。出菇期间控制好菇房内相对湿度。

2、选择无杂菌、无霉变的培养料,含水量控制在65%以内,菌种培养期间菇房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内。

3、选择抗杂能力强的优良菌种,适时接种。

4、加强出菇期的水分管理,以偏干为宜。

5、发病后及时摘除病菇,并使用农用链霉素、有效氯、菇卫士等进行防治。

食用菌褐斑病怎么防治,喷施有效氯可降低发病率

一、食用菌褐斑病怎么防治

1、确保菇房卫生

(1)栽培场远离鸡鸭禽舍,四周禁止乱抛肥料及被污染的菌棒,确保环境清洁。

(2)对菇房内设施定期消毒,床架及支撑材料应拆下喷刷漂白粉再晒干,菇房地面撒浓度为150mg/L的漂白粉进行。

(3)菌袋入棚前用10-15g/立方米硫磺熏蒸菇棚并闷2-3天,相对湿度保持在85%以下。出菇期间菇房内相对湿度不宜过大,要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此外,大棚覆盖无滴塑料棚膜。

2、选择优质培养料

(1)选择无病虫杂菌、无霉变的培养料,高温季节培养料配方中麸皮应不高于10%,不加玉米面,并加适量石灰。

(2)培养料含水量不高于65%,菌种培养期间菇房空气相对湿度不高于70%,覆土材料要用甲醛。

3、选择良种

选择抗杂能力强的优良品种,掌握好栽培季节,适时接种发菌,做到春栽不宜过迟,秋栽不宜过早。

食用菌褐斑病怎么防治,喷施有效氯可降低发病率

4、加强出菇期水分管理

出菇期菇房内要偏干,在保证适宜的湿度时加强通风。菇蕾期不要往小菇蕾上喷柱状水,要雾状快过,喷用前1天存放的用漂白粉消过毒的水(浓度为150mg/L),要防止培养基或子实体上积水。

5、发病菇的处理

(1)棚内菇体一旦感染病菌,要及时摘除,包含已感染的幼小菇芽。摘除病菇时要剔除菇根,培养基表面要清理干净,以确保不消耗基质内营养。

(2)病情轻微时可用2000倍液的农用链霉素喷于病斑处。

(3)用150mg/kg有效氯喷洒染病菇体以降低发病率。

(4)用3000倍“菇卫士”液喷洒料面或子实体,每隔7-10天喷1次,并用3000倍液的“菇卫士”拌料,预防整个生长期感染病菌。

(5)用2000倍“菇病克星”液喷洒菇体。

食用菌褐斑病怎么防治,喷施有效氯可降低发病率

二、食用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1、搞好环境卫生,堵绝虫源、菌源。

(1)接种室、培养室要有专人负责打扫、定期检查、发现有污染的菌种立刻处理,不能随地乱丢。

(2)发菌房、栽培房要预先彻底。

(3)发现病菇、虫菇要及时除去,采下的病菇、虫菇要集中毁或深埋,不可丢在菇房边。

2、提高栽培管理技术水平。

(1)提高栽培管理技术水平,提供一个有助于食用菌生长发育而不利病虫滋生的生态条件。

(2)选用纯正、抗虫、抗病和菌龄适宜的菌种,适时某种,以确保接种后恢复生长快,生长健壮,抗病虫能力强。

(3)选用优质、无霉变、无虫蛀的栽培材料,培养料配比要合理,并进行严格的、杀虫。

(4)接种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提高成品率,既可降低成本,又可减少病虫源。

(5)根据食用菌的特性进行科学管理,创造适宜的温、湿及通风条件,尽可能使环境条件对食用菌生长发育有利,对病虫害的发展蔓延不利。

(6)在栽培管理过程中要经常地、认真细致地进行检查,一旦发现病虫害,就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控制,避免扩散蔓延。

食用菌褐斑病怎么防治,喷施有效氯可降低发病率

3、药剂防治

(1)食用菌上不提倡合作药剂,尤其是在出菇期,食用菌栽培周期短,且直接食用,农药极易残留在子实体内。在栽培过程中,必须使用农药时应注意:

(2)禁止合作剧毒农药,对残效期长,不易分解及有刺激性气味的农药,不可直接用于菌床或菌袋上。

(3)尽可能选用、低毒、低残留、对人畜和食用菌无害的药剂,并掌握适当的浓度,适期进行防治。

4、生物防治从理论上讲,采用生物防治是理想的,因为它不污染环境,没有残毒、食用菌的生产场所范围小,人工容易控制,更有助于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

(1)但由于食用菌生产周期短、困难较大。目前,有用农用素防治性病毒,应用增菌提高食用菌的抗病性、产量和品质。

(2)用寄生性线虫来防治蚤蝇、瘿蚊和眼菌蚊等。因此,在未来的食用菌病虫害防治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声明: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新三农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三农网立场,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