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主食田螺、贝壳类、蜗牛等动物
萤火虫看似小巧,实则为肉食性动物,喜食田螺、贝壳、蜗牛、蚯蚓等小生物。
萤火虫是一种益虫,在新西兰,可以用来防治害虫。
雄虫见闪光便飞来交配,交尾后,雌虫于近水蔽荫处产卵,雌虫一生可产上千粒卵,但会分5-6个地方保存。
一、萤火虫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
1、萤火虫虽说看起来小,但却是喜爱吃肉食的动物,主要也是爱吃田螺贝壳类还有蜗牛蚯蚓等其他的小生物为主。
2、螺类是血吸虫的宿主对人体危害非常大,蜗牛别看它看起来无公害,其实也是经常会啃农作物还有蔬菜的根茎叶,所以萤火虫也是一种益虫,在新西兰还会专门引进萤火虫来防治害虫。
二、萤火虫的繁殖方式
1、当雄虫发现闪光后会马上飞来交配。交尾后的雌虫一般把卵产在紧靠水面而又蔽荫的灌木,杂草或岩石上。雌虫一生可产上千粒卵,但奇怪的是它把这些卵分别产在5-6个不同的地方,或许是为了有效的保存后代。
2、刚产下的卵壳柔软,需经过一周左右的时间才可以变硬。大约二周以后,从卵壳外可以看到幼虫发育的情形,三周后卵开始孵化。孵化幼虫通常都在午夜进行,它会用上颚将卵咬破,而后破卵而出,孵化过程为半小时左右。
3、刚孵化的幼虫马上钻浸水底。在水底,它们白天潜入石下或泥沙中,夜间才出来觅食.摄食时会分泌唾液把螺类,蜗牛或其他猎物麻痹,再分泌消化液把猎物肉质溶化,吸食肉汁维生。
4、成虫一般只吃露水,但也有些种类的萤火虫会吃花粉,花蜜;少数种类则会捕食其他的小虫;它们在野外寿命通常为3-7天,但也有长达10-20天者。
5、幼虫待化为蛹时即从水底爬上岸,它一般会选择在雨天进行,当选择合适地方后,用泥沙做成茧室,在其中化为蛹.蛹期10-15天.成虫羽化后先不动,在茧室内停留2-3天。这期间,体色增加,身体变硬,最后出茧室成虫交配产卵后即完成使命,结束其一生。
三、萤火虫为什么如今少见了
1、光污染
萤火虫在晚上发光,是为了吸引异性来交配繁殖后代,可是现在农村晚上都是灯火通明的,导致萤火虫微弱光亮被覆盖了,它们本就是靠发光吸引配偶。成年萤火虫的寿命只有一周左右,如果来不及找到配偶,产下后代,它们的种群数量也将会下滑。
2、农药
尽管萤火虫并不会危害农业,反而可以消灭蜗牛造福农业,但它却是农民使用农药的受害者,它们不像其它昆虫,可以对农药产生抗药性,农药使用造成萤火虫的种群数量减少,甚至在当地消失。
3、环境污染
指的是森林的减少,河流和湖泊的污染等,近些年农村森林覆盖面积有所减少,非常多河流、湖泊都干涸、污染,造成萤火虫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难以生存。
4、过度捕捉
以前的萤火虫多,如今萤火虫数量在逐年的减少,再加上人类的过度捕捉,这样数量更少了,而人们之所以捕捉萤火虫,是由于它有一定商业价值,一些公园或者是婚礼,会购买萤火虫进行放飞,增加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