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黄萎病的发病原因,可能是种植密度过大或氮肥施用太多等
种植数量过多,通风透光条件差。过度使用氮肥,导致枝条过嫩,容易严重发病。
田间存在大量的病残体,或土壤疏松、偏酸、富含腐殖质,发病几率会更高。
地势低洼积水、排水条件差、土壤潮湿的地块容易发病。高温高湿天气、多雨季节容易发病。雨后骤晴、温度急剧上升,容易让病害快速扩散。
低温阴雨天气,有利于发病。
一、棉花黄萎病的发病原因
1、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不好,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发病重。
2、田间病残体多易发病,土壤疏松、偏酸、腐殖质多的田块易发病。
3、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湿易发病,高温、高湿、多雨易发病;特别是大雨过后猛然骤晴,气温急剧升高,病害发展更加迅猛。
4、因为低温阴雨天是枯黄萎病发病的适宜天气,棉花枯、黄萎病的发展首先与温度关系密切。
二、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措施
1、控水、控氮、提升磷钾肥投入
(1)田间湿度偏大、旺长的棉田,注意尽量控制滴灌水量,且应减少尿素的投入量,因为今年天气条件的因素,棉花整个生育期前提,非常多棉田已经出现红花上顶,中下部已经出现3-5个铃。
(2)建议此时进水进肥时,防止尿素使用量过多(3-5公斤即可),且应该适当增加磷钾肥投入。可适当叶面喷雾优质的磷酸二氢钾(磷钾动力等)。
2、增加有机质肥料的投入
(1)使用枯草芽孢杆菌类生物菌剂是控制棉花“黄萎病”是比较有效的措施之一,但往往有机质含量不足,比较贫瘠、盐碱偏重的棉田,效果不是太好。
(2)所以,使用微生物菌剂的时候,建议搭配富含氨基酸、腐殖酸、海藻酸类有机质成分的肥料混合滴灌,切记不能让微生物菌剂与化肥混合使用。
3、增加中微量元素的投入
(1)棉田增加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投入,可有助于保证棉花此时期的多种养分需求。
(2)增加钙肥,可以促进作物本身的抗旱、抗病能力,增加镁肥,可提升作物的叶绿素的合成,增强作物光合作用的能力,增加锌、硼、锰等微量元素,均可有效提升作物抗病、抗旱的能力。
4、叶面喷杀菌剂,抑制病菌上传速度
(1)棉花“黄萎病”属于土传病害,病菌从根系侵染后,沿着维管束向上传,此时期从根系滴灌微生物菌剂或化学药剂多数只能控制或减少根系及附近茎秆的病菌基数,不可控制上部茎秆病菌。
(2)建议使用具有强内吸性的杀菌剂,上下联控,下滴上喷的方法,更高效的控制棉株体内和根系的病菌,建议使用杜邦法砣1000倍液叶喷控制茎秆维管束内的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