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鼠的生物学特征,身体粗壮呈圆筒形
竹鼠体型粗壮呈圆筒形,成年竹鼠体长约38cm、重1-3kg,头部钝圆,眼小,四肢肢粗,尾短,背部毛色为灰褐色。
竹鼠亦称芒鼠,属哺乳纲啮齿目竹鼠科动物,我国野生的有竹鼠、中华竹鼠、花白竹鼠三种,分布于东南亚、东非及湖南南部山区。
竹鼠喜安静、清洁等适宜的环境生活,野生的多在山区竹林穴居,具有夜行性,性情温顺,生活适宜温度为11.7-28.5℃,是草食性动物。
一、竹鼠的生物学特征
1、身体特征
(1)竹鼠亦称芒鼠,属于哺乳纲啮齿目竹鼠科动物,我国野生种类有:竹鼠、中华竹鼠、花白竹鼠三种,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及东非地区,也是湖南南部山区的特种野生动物。
(2)竹鼠体型粗壮,呈圆筒形,成体体长38cm左右,体重1-3kg、头部钝圆,吻部较大,眼细小,耳壳隐于毛皮里,四肢短而粗壮,尾短小,成体背部毛色为灰褐色井长有白尖针毛。
(3)两侧的毛色略淡,身体的腹面的毛被较为稀疏,透过毛被可以看到粉红色的皮肤,个别个体的胸部可以出现斑点、足的背面与尾毛的颜色均为灰褐色,幼体的毛色比成体的毛色深,周身均为深灰色。
2、生活习性
(1)竹鼠喜欢在安静、清洁、干燥、光线适宜、空气新鲜的环境中生活,野生主要在山区山坡芸草和竹林中,穴居地下,是夜行动物。
(2)竹鼠性情温顺,公母形影不离,生活适宜温度为11.7-28.5℃。竹鼠是草食性动物,多以竹子的根和地下茎(竹鞭),草根及植物的种子和果子为食。
3、繁殖习性
(1)竹鼠生长较迅速,幼鼠自出生至断奶期约40d,体重可达0.25kg,人工饲养2个月,体重可达1kg、即可作商品鼠出售。
(2)幼竹鼠4-5月龄性成熟即可繁殖,年产仔4-5胎,每胎4-8只,多者可达10只以上,怀孕期为2个月左右,母鼠分娩后,12-36h即与公鼠交配,受孕率在50%-60%。
(3)末孕鼠在哺乳期45d左右又出现发情,自行繁殖,产仔时不可惊吓母鼠.更不能用手拿仔鼠,否则母鼠将不喂自己的幼仔,让其活活饿死。
(4)幼鼠出生25d后,眼已睁开,能爬行,除吃奶外,可进食植物的嫩根、茎等,人工饲养则可喂饲料。
二、竹鼠的品种介绍
1、中华竹鼠
(1)中华竹鼠分布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缅甸北部和越南等地,在我国的竹鼠种类中分布最广,故有“普通竹鼠”之称。
(2)成年个体体长30~40厘米,体重1.5~3千克,体色从年龄增长从深色到浅色幼年周身深灰黑色,成年个体背部毛色棕灰色,老年背毛成棕黄色。
2、银星竹鼠
(1)银星竹鼠分布在中国的东南地区和印度、马来半岛等地,地下生活,以苇草根、白茅根、竹根、竹节、竹叶为食。
(2)银星竹鼠的体型较中华竹鼠小,体长35厘米,体重1.3~2千克,毛较粗糙,故有“粗毛竹鼠”之称,背面为褐灰色,背毛具有许多带白色的针毛,并带闪光,“银星竹鼠”由此得名。
3、花白竹鼠
花白竹鼠主要分布于桂北和云南西部等地,体形与中华鼠相似,体重是2千克左右,目前有纯白色及灰白相间,由中华竹鼠基因变异所致,极为少见。
4、大竹鼠
(1)大竹鼠分布区狭窄,数量不多,稀有种,主要在中国的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和马来半岛、苏门达腊等地区。
(2)大竹鼠体大肥胖,是个体最大的竹鼠,成体长40厘米左右,体重2~4千克,毛被稀疏而粗糙,面颊为淡锈棕色或棕红色,故有“红颊竹鼠”之称,体背跟体侧呈淡灰褐色,晨昏外出活动,以竹根、竹笋为食,也食其他植物。
5、小竹鼠
(1)小竹鼠分布区狭窄,数量少,属于稀有种。
(2)分布在中缅边境一带海拔600米左右的热带雨林和边上的竹丛中,多在芭蕉芋、木薯地等环境中挖洞生存,为竹鼠科中体型最小的一种,体形与中华竹鼠相似体重仅为0.2~0.3千克,全身被毛呈棕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