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三农 - 三农百科

乌鳢是什么鱼,是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种

南有孤鸟
南有孤鸟

乌鳢是淡水鱼,又叫做黑鱼,一般可长至2-3千克,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形态特征:体型较长,口大,吻部短,背鳍、臀鳍长,背部颜色为黑色,胸鳍、腹鳍为淡黄色。

分布范围:分布范围广,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等地区,生活在池塘、溪流等水域。

生活习性:乌鳢是底栖性鱼类,昼伏夜出,以小型鱼类、虾类为食。

乌鳢是什么鱼,是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种

一、鱼种论述

1、乌鳢是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种,别称黑鱼、乌鱼、蛇头鱼、雷鱼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辐鳍鱼纲、鲈形目、鳢科、鳢属淡水鱼类。

2、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常见个体2-3千克,最大个体可达上百千克,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乌鳢是什么鱼,是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种

二、形态特征

1、乌鳢体长,前部呈圆筒形,后部逐渐为侧扁形;头部较长,略扁平;吻短宽而扁,前端钝圆。

2、口大,端位;下颌稍突出;眼小,侧上位;体被小圆鳞;背鳍极长,臀鳍较长,胸鳍较宽,腹鳍较小,尾鳍圆形。

3、体背部及体侧暗黑色,腹部颜色较淡,体侧有许多青黑色不规则花斑,背鳍、臀鳍、尾鳍上有黑白相间的花纹,胸鳍、腹鳍淡黄色。

乌鳢是什么鱼,是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种

三、分布范围

1、乌鳢的分布极为广泛,我国除西部高原地区外各地的池塘、溪流、江河、湖库、沼泽等水体普遍都有分布,海南岛和台湾岛也有分布,尤以长江流域、淮河流域、黄河流域、黑龙江流域最常见。

2、国外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俄罗斯远东地区等地。

乌鳢是什么鱼,是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种

四、生活习性

1、底栖性:乌鳢是底栖性鱼类,白天常潜伏水底或石缝中,夜间活动很频繁,冬季则聚集在深水区避寒,但季候变化、水温冷暖、气压高低、饵物环境等都会改变乌鳢的栖息环境。

2、肉食性:乌鳢是肉食性鱼类,鱼苗摄食轮虫、挠足类、枝角类等,幼鱼捕食水生昆虫幼虫、小鱼、小虾等,成鱼捕食小型鱼类、虾类、蛙类等,在食物匮乏时同类间常自相残杀。

3、广温性:乌鳢是广温性鱼类,最适生存温度16-30℃,生存临界温度0-41℃,气温高于8℃时开始活动,气温低于6℃时停止活动,水温接近0℃时则埋在淤泥或杂草根丛中越冬。

乌鳢是什么鱼,是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种

五、物种对比

1、乌鳢:乌鳢别称黑鱼、乌鱼、蛇头鱼等,生性凶猛,繁殖力强,胃口奇大,底栖性鱼类,平时喜欢栖息于水草茂盛或浑浊的水底,小鱼、小虾等游近时便发起突袭将这些小动物吞掉。

2、斑鳢:斑鳢别称豺鱼、财鱼、文鱼等,性喜阴暗,昼伏夜出,栖息于水草茂盛的江、河、湖、池塘、沟渠、小溪中,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如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等地。

3、月鳢:月鳢别称七星鱼、山花鱼、山斑鱼等,为广温性鱼类,喜栖居于山区溪流,也生活在江河、沟塘等水体,性凶猛,动作迅速,为动物性杂食鱼类,以鱼、虾、水生昆虫等为食。

4、南鳢:南鳢别称白边鳢、宽额鳢、大头鱼等,为亚热带鱼类,喜栖居于泥底多水草的水体中,白天隐居,夜间摄食小鱼、小虾、昆虫等,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海南、台湾等地。

声明: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新三农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三农网立场,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内容错误或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更正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