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湖造田的危害,会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破坏植被,减少湿地面积,引发水土流失现象,打破生态平衡。
减少水资源,使土地荒漠化进一步加重。破坏生态循环系统,加重土壤的负荷。
缩小湖泊面积,减少水生动植物资源,使湖泊加速向沼泽转变。地表径流难以调蓄,频繁引发旱涝灾害。
湖泊可以容纳洪水,如果它的面积缩小或消失,则会导致长江洪水难以分流,继而引发洪涝灾害。
一、围湖造田的危害
1、对植被造成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减少湿地面积,破坏生态平衡。
2、减少水资源,加剧土地荒漠化。破坏生态循环系统,给土壤带来负担。
3、水生动植物资源衰减,湖区生态环境劣变,导致鱼的种类逐渐减少。
4、加快湖泊沼泽化的进程,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地表径流调蓄出现困难,导致频繁发生旱涝灾害。
5、淡水湖面积快速缩小,甚至是完全消失,而部分湖泊可以接纳长江洪水,面积缩小后会导致长江水没有充足的分流空间,继而引发洪涝灾害。
6、在围湖造田地区,土壤中的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碳分配比例比相同气候区的山地森林土壤更高,但颗粒有机碳分配比例和保护性组分所占比例较低,土壤的稳定性较差。
二、生态养殖模式有哪些
1、沼气+养殖生态农业模式:是一种集能源、养殖、改厕、造肥为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具有产气量高、性能好、便于操作、周年产气、适应性强等特点。
2、草地鸡养殖与保育生态农业技术模式:主要选择环境优良、水源干净的丘陵或山地果园,在果园中种植牧草并放养土鸡,使果树与土鸡共同共存。
3、稻鸭共育模式:与之前的稻田养鸭不同,此模式是已水田为基础、种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的自然生态与人为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
4、五园养鸡模式:遵循动物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自然规律及鸡的生活习性,在草坡、果园、林地等进行放养,既降低了饲养成本,又提高了鸡的质量。
5、农饲结合模式:利用蔬菜基地的下脚料、青玉米秸秆等,供应当地的奶牛、羊与家禽,充分利用了资源,减少了养殖成本。
6、种草养殖模式:在晚稻收割后植黑麦草、紫云英等牧草作物,以供应给鹅、猪、兔等食用。
7、草山牧业模式:利用自然草山养殖各种畜禽,如利用自然草山放养土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