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褐斑病怎么防治,发病初期可喷施粉锈宁等药物
农业防治: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田间病害发生严重时,切忌秸秆还田或用病残体沤肥。大田管理期间,注意合理搭配施加氮磷钾肥,适时浇水并及时中耕除草。
化学防治:玉米4-5叶期或发病初期时,叶面喷施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进行防治,每隔7天喷施一次,连喷2-3次。必要时,可添加叶面宝、磷酸二氢钾、尿素来提高防治效果。
一、玉米褐斑病怎么防治
1、发病原因
(1)高温高湿的天气条件,特别是遇到连续降雨,该病的发生率增高。
(2)肥料使用习惯不好,重视氮肥,忽视磷、钾肥的施用,造成玉米植株磷、钾元素的缺乏,植株极易发生褐斑病。
2、防治方法
(1)生产上应以种植抗耐病性强的品种为主,如中科11、鲁单981等,压缩感病品种的种植面积,亲本中含有唐四平头血缘的玉米品种易感病,如沈单16号、陕单911、豫玉26等。田间病害发生较重时,切忌秸秆还田或用病残体沤肥,对病残体要进行深埋处理。
(2)注意氮、磷、钾肥的搭配,在合理追肥的同时,适时浇水,并及时中耕除草。
(3)对该病害要做到提早预防,在玉米4-5片叶期,每亩用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叶面喷雾,可预防玉米褐斑病的发生。玉米初发病时立刻用25%的粉锈宁(三唑铜)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洒茎叶或用防治类药剂进行喷洒。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在药液中适当加些叶面宝、磷酸二氢钾、尿素等,结合追施肥料,即可控制病害的蔓延,且促进玉米健壮,提高玉米抗病能力。根据目前多雨的气候特点,喷药剂应2-3次,间隔7天,喷后6小时内如下雨应雨后补喷可有效的控制玉米褐斑病的发生。
二、玉米褐斑病的症状
1、该病害主要发生在玉米的叶片、叶鞘、茎秆等部位,最先发生的部位通常为玉米顶部的叶片,尤其以叶片、叶鞘的交接处较多,病斑密集成行。
2、发病初期,病斑为黄褐色或红褐色,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至线形,隆起附近的叶组织一般呈红色。小病斑会汇聚在一处,病情严重时叶片上出现数段病斑(甚至会布满叶片),叶鞘、叶脉上出现大块的褐色斑点。
3、发病后期,病斑的颜色变为褐色(或黑褐色),并形成不规则的大斑块,连片后经常会导致维管束坏死,使得叶片没有办法输送养分,继而枯死,最后导致玉米的产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