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两优1号水稻种子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平均133.2天
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
育秧:适时早播,秧田每亩播种量12~15千克,大田每亩用种量1.5千克,培育壮秧。
移栽:适时移栽,在华南作双季早稻种植,每亩栽插1.5万~2.0万穴、7万~8万基本苗。
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一、Y两优1号水稻品种基本信息
1、审定编号:国审稻2008001。
2、作物名称:水稻。
3、品种名称:Y两优1号。
4、申请者: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5、育种者: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6、品种来源:Y58S×9311。
7、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在华南作双季早稻种植时,熟期较迟,产量较高,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感褐飞虱,中感白背飞虱,米质较优;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时,熟期适中,产量较高,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米质较优。适宜在海南、广西南部、广东中南及西南部、福建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以及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和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二、特征特性
1、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
2、在华南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3.2天,比对照Ⅱ优128长0.1天。
3、株型紧凑,叶色浓绿,剑叶挺直窄短,二次灌浆明显,每亩有效穗数18.5万穗,株高114.7厘米,穗长23.6厘米,每穗总粒数133.3粒,结实率82.2%,千粒重26.0克。
4、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1级,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抗性频率56.7%。
5、白叶枯病5级。
6、褐飞虱7级,白背飞虱5级。
7、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4.0%,长宽比3.0,垩白粒率27%,垩白度3.9%,胶稠度7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3.0%。
8、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3.5天,比对照Ⅱ优838长0.3天。
9、株型紧凑,叶片直挺稍内卷,熟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6.7万穗,株高120.7厘米,穗长26.3厘米,每穗总粒数163.9粒,结实率81.0%,千粒重26.6克。
10、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0级,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抗性频率90%。
11、白叶枯病平均6级,最高7级。
12、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6.9%,长宽比3.2,垩白粒率33%,垩白度4.7%,胶稠度5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0%。
三、栽培技术要点
1、育秧:适时早播,秧田每亩播种量12~15千克,大田每亩用种量1.5千克,培育壮秧。
2、移栽:适时移栽,在华南作双季早稻种植,每亩栽插1.5万~2.0万穴、7万~8万基本苗。
3、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每亩栽插1万~3万穴、基本苗6万~7万苗。
4、肥水管理:适宜在中等偏上肥力水平下栽培,施肥以基肥和有机肥为主,前期重施,早施追肥,后期看苗施肥。
5、在水浆管理上,做到前期浅水,中期轻搁,后期采用干干湿湿灌溉,断水不宜过早。
6、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
四、产量表现
1、2006年参加华南早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9.3千克,比对照Ⅱ优128增产4.01%(极显著)。
2、2007年续试,平均亩产508.4千克,比对照Ⅱ优128增产2.64%(极显著)。
3、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3.8千克,比对照Ⅱ优128增产3.32%,增产点比例72.2%。
4、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6.1千克,比对照Ⅱ优128增产2.97%。
5、200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迟熟中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2.3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3.93%(极显著)。